285045143_m.jpg

 其實心中已經不想愛了,再愛下去是因為想讓對方覺得我還愛,也希望對方能有機會愛自己,如果不愛了就是一種放棄,那就顯得不夠偉大了,所以我要堅持下去。

這是自己與一位個案談話後,整理過後寫下的一段話,關於單戀

「我付出了那麼多,他怎麼仍沒動心 ?」  

付出了這些,他要接受才對你是公平?

在關係當中,我認為往往很難有所謂的公平存在,付出後就會有好的結果,在某些事情上是符合邏輯的,但在人與人的關係往往不一定能用投入多少得到多少的方式去衡量,若是如此也不會有那麼多痴心男子/女子,在拋下自尊後被傷的徹底

也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性,讓人想要更努力的投入在其中,期待獲得對方的青睞


「在愛中不知難而退」  

人會維持一個行為,不願意停止下來,背後一定有其原因。 這個概念是個重點,也是令人開始好奇和探究的起點

在許多愛情電影中,癡情的男主角只要多堅持一點多能得到女主角的芳心,從小到大有志者事竟成」 這類成語,也常告訴我們再多努力一點,事情大多有好的結果;而那無怨無悔的付出更顯得男人的魅力和帥氣,身邊的人知道這段故事也可能會為之動容;痴心絕對的態度我想某部分是能得到足夠的社會認同,這部分也許是個因素。

心理治療師佛洛姆談愛時,則說到「愛人者」有時不免流於自我迷戀的情結,迷戀於自身付出而獲取的滿足感之中

在單戀的過程中,付出與投入看似是為了滿足對方,但有時更像是滿足自己當一個「愛人者」渴望,能夠給予能夠有一個愛的投注對象,某些程度生活也可能更多了些意義感和生活目標;換個角度想想,失去了一個愛的對象,那生活頓時也顯得無趣,即使得不到對方的愛,但至少讓自己在想像中保有他總可以吧?雖然持續愛著,會感到痛苦,但若不愛了那對「愛人者」也許更加失落

曾有個案說:「我好怕自己不愛他了」、「真的忘記他要怎麼辦?

事實上他與對方並沒有在一起,但在他的想像好像怕的是若停下了這份愛,他會失去了些什麼,是失去了這個對象?還是失去了能夠愛一個人的感覺?礙於不想破壞愛情的美好,我放在心裡沒有再追問


當局者明,旁觀者輕

在單戀中的人,週遭的親友看著他痛苦,希望能夠喚醒他要他把事情看清楚一點,趁早放棄;但有些時候搞不清楚狀況的反而是旁觀者,因為你不知道他愛得痴狂也是他所選擇的,雖然聽起來殘忍但確實是如此

而旁觀者也總是看輕這樣不可理喻的愛,因為單戀的人若多了幾分理性,那也難以陷入迷戀將對方理想化,那也少了所謂的fu」;某部分當局者可能也早已看破這段關係不會有個好的結果,持續下去是讓自己得到更多折磨,但會持續的等待和停不下的愛戀,也許在這折磨中仍是保有讓他想持續去愛的動機和價值,即使會得到慘痛的代價,仍是有必要繼續這樣做。

所以當週遭友人陷入情網,最好就當個傾聽對象,讓他能夠把這些痛苦的經驗有個出口可以倒一倒是較好的選擇,我們這些腦內沒有過多多巴胺分泌的理智者通常是給不出什麼好的建議,因為離他們經驗到的世界實在太過遙遠,透過述說整理好自己的思緒,讓當事者做自己的選擇和判斷,


                        
                          心理師的打滾人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單戀 愛情
    全站熱搜

    心理師的打滾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