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生活的過程,我們扮演著各種角色,父母、兒女、老闆、醫生、教師....在這些角色上我們在心中都有個雛型,當我們投入角色便不自覺也認同了角色中的自己,但在有時又會感到困惑或迷失,我真的只屬於這個角色嗎?如果沒了角色的框架自己會呈現什麼樣貌?

在自己的實務工作中,我也常反思有哪些時候我是帶著心理師的角色框架在說話,什麼時候是放下這身份時的想法和感受;有些時候會去想這樣的自己是否真誠,但也發現隨著環境的不同調整自己的角色狀態也確實必要,就像我在與朋友互動時可亂開些玩笑,但面對個案這樣做未必可以,一個角色形象對他人來說或許是必要的;同樣身為父母可能在孩子面前也必須要有某些樣子,身為教師也必須要表現的像教師的樣子。

而真正的自己到底是誰?許多人有可能已遺忘了這部分,或那個真實早因為了融入社會而放棄表現出來,亦或認同了自己的角色,卻忘了脫下角色後赤裸的自己是什麼樣貌,怕這份真實若表現了是否有其價值?

這個害怕,會使自己與自己越來越遠,而也是人有不斷去覺察和反思的必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理師的打滾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